欢迎来到OD体育-OD体育APP下载

关于我们

高敏感族看过来!不再被外界影响的3大自我对话技巧,倾听内心

作者:张国荣 发布时间:2021-11-01 18:30点击:
编按:
全世界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高敏感族。高敏感族的概念是由美国精神分析专家伊莲.艾融博士(Elaine N. Aron)在1996年所提出,指的是“对内、外在刺激敏感,容易被情绪淹没的一群人”,因为他们的大脑在处理感官信息时(sensory-processing)特别敏感。
本文摘自《高敏人的职场放松课》一书,作者武田友纪是日本高敏感专业咨商师,以下为摘文。

我曾提及高敏人要能活出活力,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至关重要。

但是,有时我们不免也迷惘自己真正的心意到底是什么吧。

“结了婚真的比较好吗……”

“我想换工作,但是不是保持现状按兵不动比较好啊……”

如何才能得知自己真正的心意呢?

高敏人很容易被社会常规制约或因旁人需求受到影响。为此,你必须非常小心判断究竟哪个是自己真正的心意,哪个是社会世俗的声音?

得知自己真正心意的方法有三。第一个是以语言当线索循线解读,第二是感觉自己细腻的感受,第三则是与自己进行对话。

● 方法1:以语言当线索循线解读

首先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留意自己使用的语言,究竟是“我好想……”还是“我一定得……”通常当使用“我好想……”有较高的可能性是你真正的心意,而“我一定得……”则较偏向社会世俗的声音,或许你心里压根儿就不想那样做。

例如,如果你说:“我好想在家好好睡一觉,可是我一定得去上班才行”。

“好想在家好好睡一觉”是“我好想……”这是你真正的心意。

“我一定得去上班才行”则是“我一定得……”是义务,并非真的想去。

● 方法2:感觉自己细腻的感受

刚刚我们说的是用语言来判断是否为真正的心意。不过,嘴巴上说“我想要……”但其实心里不是这么想的状况也确实存在。

比方说“我想好好读考证照要读的书,但是却提不起劲”。

这种心口不一的发言,在精神科医师泉谷闲示的著作中曾提及“‘大脑’伪装成‘心’来发言”的阐述。

虽然在语言上采取“我想⋯⋯”、“我不想”的说法,但人类经常受过往经验、教养或学习的成果所影响,或根据未来发展评估导出结论的状况下,由“大脑”发出的语言与真正来自“心”的语言不同,它跟“身体”之间会产生一种隐隐约约不协调的感觉。

我想好好读考证照要读的书,但是却提不起劲。嘴巴上说“想做”身体却完全不动作,请感受一下自己在想到“我想做”时当下的身体状况。

图/仅为情境配图。取自pexels

喃喃自语“我想要……”时,或想像要做某件事时:

.有局促的紧绷感。

.心情变得很晦暗。

.有种责任义务感。

如果有以上状况,代表你至少“现在”不想做。

嘴巴上说出“想要做”的事,“现在”并不想做的话,那你现在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?

最常发生在高敏人身上的,是因为过度努力导致精疲力尽的状况。

想要做的事不必大,即使“想睡觉”或“想休息”都可以。如果想好好睡一觉,充分休息,也请务必满足自己,让身体舒服休息。

做想做的事有助于累积身心能量;能量得以累积,内心自然开始想做某些事,久而久之将心顺利导回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。

所以,当嘴巴说想做身体却不动的时候,别忘了问问自己:“此时此刻,你希望如何?”

● 方法3:与自己进行对话

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方法效果非常强大,一旦学会,当面临“想换工作”、“去联谊相亲好吗?”或“父母的照顾工作究竟该如何是好”等人生较大的决定时,较能掌握自己真正的心意。而且,方法非常简单!两个步骤即可,请务必试试看。

1. 请将意识集中在腹部周遭区域,试著想像幼年时的自己。

想像的年龄在二∼五岁之间因人而异,总之请把年龄设定在“可以毫不在意周遭环境无拘无束生活”的年龄。我尤其建议各位把年龄设定在两岁左右(人生第一个叛逆期),也就是对谁都能脱口而出“不要!”的时期。

2. 对这个年幼的自己提问自己感到困惑的事。

比方说,试著询问“欸欸欸,你想念书吗?”如果感觉年幼的自己一副想念书的样子,那就去念。

但如果年幼的自己大叫“不要!”或是嘴巴嘟著什么都不回答,那就代表不想。你形塑出的孩子,就是你的“真心”。年幼的自己想睡就睡,想玩就玩。

请你成为父母,温柔守护那个年幼的自己,为他实现想睡想玩的愿望吧!

要留意的是,年幼的自己是小孩子,回的话都是“不要!”“喜欢!”这种简单明了的词。“你喜欢神秘人吗?”、“想念书吗?”等,以最能简单回复的YES/NO形式来回答是重点。

我引导高敏人咨商个案这个方法,他们向我反映虽然意念中成功出现年幼的自己,但是感觉这孩子似乎在闹别扭,或是“嘟著嘴不讲话”。这代表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压抑著自己真正的心意,所以你的心正在闹别扭。

碰到这种状况,请每天多练习几次,意念想像年幼的自己,柔声呼唤他。只要保持耐心持续呼唤,慢慢地你就会听到他发出微弱的声音“我想玩”、“我想睡觉”、“我不要”。

偶尔个案会告诉我:“以前我就有用这个方法,但这个孩子不停说著‘我想玩!’,但我却要他‘别这么说!’始终压抑著他想玩的心情。”年幼自我诉说的正是真实心声。即使无法马上替年幼的自己实现想玩的愿望,但在他说出“不要”时,先别用“别这么任性”或“不行”压抑他,请轻声地对他说:“是啊,不能马上玩,真的很讨厌呢!”先同理那个年幼的自己。

如果想像年幼的自己对你有难度,也可以试试对布娃娃或石头等对自己别具意义的物品讲话。“欸,你想怎么做啊?”一段时间后得到的答案说不定会让你很讶异唷!

还有,我所介绍的三种方法都有个共同点,那就是你必须待在一个让你完全安心的场所,方可顺利释放出自己的心声。请在自己的房间、喜欢的咖啡馆、公园等能让你感觉放心的场所,在放松的状态下试试这些方法。

新闻资讯
相关产品